您所在的位置:康巴傳媒網(wǎng) >> 文化 >> 康巴人文 >> 瀏覽文章

爐城往事

甘孜日報    2017年05月05日

——古剎燈影(上)

■肖宵

建筑,是一座城市的符號;建筑文化,是一座城市獨特的魅力,古老的建筑總會以自己的方式與城市的達成的契合。在歷史悠久,和諧包容的康定城里,有著許多來自不同地域,擁有不同信仰的人們所筑造的建筑,這些風格各異的建筑與這座城市風雨與共,見證著歲月的滄桑。本期內(nèi)容,讓我們從一幢佛寺古剎中穿越到往日的爐城。

靜靜坐臥在折多河畔,將軍橋旁的安覺寺距今已有接近400年的歷史。這座不大的寺廟由于地處城市中央,自古以來擁有許多信徒香客。每年農(nóng)歷十月二十五日,爐城里的人們都要扶老攜幼,云集于此,參加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“芫根燈會”。

在康定,“這是人盡皆知的傳統(tǒng)民俗節(jié)日。初冬時節(jié),人們將本來作為食物的芫根從地里挖出,洗凈之后將中心剜空,插燈芯,倒融酥,制成供燈。到了節(jié)日之時,大家手提供燈到安覺寺內(nèi)點燈,拜佛,許下來年心愿,祈求家和國安。人流涌動之時,寺內(nèi)外熱鬧非凡,盞盞芫根燈聚集簇擁,猶如繁星落地,節(jié)日盛景可見一斑。

“芫根燈會”雖為人們所喜愛,然而除了本地中老年信教群眾,大多數(shù)年輕人已不知爐城內(nèi)這一傳統(tǒng)民俗節(jié)日的來源。燈會究竟緣何而來,又是從何時開始興起,芫根點燈供佛寓意為何,這些散落在歷史長河中的疑問,只能在燈會的舉辦之地——安覺寺這幢古老廟宇中尋找答案。

其實今日人們所熟知的安覺寺,在過往很長時期都叫做“安雀寺”,藏語為“嘎登安雀”。相傳公元1652年,明末清初之時,藏傳佛教格魯派高僧洛桑嘉措進京晉見順治皇帝,途徑打箭爐,恰巧后藏地區(qū)洛桑格勒等五位僧人也云游至此,正苦惱于無處誦經(jīng)。洛桑嘉措應五僧請求,選定廟址,并請得薩根葛巴等打箭爐5家大戶為建廟布施,次年佛寺順利建成。

傳說因為寺廟修建過程中出現(xiàn)“五五”圓滿之像,因此得名為“安雀寺”,意即五僧供奉之寺。而寺廟建成之日,正是農(nóng)歷十二月二十五日,這天恰是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大師圓寂燃燈之日,所有格魯派寺廟每年當日均要舉行然燈會以紀念大師。

農(nóng)歷十二月二十五日是該寺每年最重要的日子,據(jù)傳當時寺廟舉行開光典禮,所需用作千供的銅、銀燈盞不足,恰巧當天正是打箭爐當?shù)厝伺偻潦斋@芫根之日,僧人們奇思妙想,將本地盛產(chǎn)的芫根用為燈具,解了燃眉之急。正因為此,在康定城中“燃燈節(jié)”被人們成為“芫根燈會”。

多年以來,“芫根燈會”就這樣陪伴著一代代人度過了每年初冬美好的時光,“安雀寺”這座格魯派寺廟也日漸興旺,規(guī)模不斷壯大,成為城內(nèi)藏傳佛教三大寺院之一。

如果不是因為一場突入其來的變故,寺廟或許不是今日這般模樣,而“安雀寺”的古老稱謂,也極有可能沿用至今。

那么從“安雀寺”到“安覺寺”,這一字之差究竟包涵了怎樣曲折的歷程呢?


  • 上一篇:圖話康定
  • 下一篇:人味(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