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康巴傳媒網(wǎng) >> 新聞 >> 黨政要聞 >> 瀏覽文章

深挖文化資源 講好甘孜故事

甘孜日報    2023年06月19日

我州充分挖掘整合豐富的文化資源紀實

◎本網(wǎng)記者 周燕

▌盛夏時節(jié),萬物并秀??蛋痛蟮厣希瑵櫸锛殶o聲的文化資源“綠樹蔭濃”,“燃”出一個熱烈葳蕤的夏日甘孜。

特色鮮明 非遺遍布城鄉(xiāng)

甘孜州的文化遺產燦若星辰,分布全州各縣(市)的文物、遺跡以及非遺,彰顯著甘孜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。

情歌文化、茶馬文化、格薩爾文化、紅色文化、民俗文化等在這里交流交融、繁衍生息,形成了既有與其他涉藏地區(qū)相同的藏族文化共性,又具有自身多元性文化歷史印記的鮮明地域特征。我州民間藝術地域鮮明,孕育了“宇宙歌曲”《康定情歌》、“世界最長史詩”《嶺·格薩爾王》、“藏文化寶庫”德格印經院等;民俗民風殊異奇特,紅色文化絢麗多彩,“紅軍飛奪瀘定橋”“甘孜會師”等長征故事縈繞耳旁。

“格薩爾”“藏戲”“德格印經院雕版印刷技藝”“藏醫(yī)藥浴法”等4項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(以下簡稱非遺)名錄項目,“巴塘弦子”“甘孜州南派藏醫(yī)藥”“藏族唐卡(郎卡杰唐卡)”等25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,代表著我州在新的歷史發(fā)展時期非遺傳承和保護的較高水準。

“覺央彈唱藝術”“瀘定山歌”“白玉指舞”“嘉絨藏族刺繡”“道孚哲霍鍋莊”“甘孜格達弦子舞”“九龍手工藏毯編織技藝”等140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,展示了我州不同縣(市)從民間技藝到生產商貿習俗,從傳統(tǒng)音樂、舞蹈等到傳統(tǒng)游藝、雜技的文化多樣性和獨特創(chuàng)造力。

由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、國家級、省級延伸至556項州級非遺代表性項目,非遺的豐厚資源,遍布全州各地,迸發(fā)出旺盛的生命力。

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有序推進,依托于完整的保障體系。2011年,甘孜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掛牌成立,各縣(市)相繼組建了非遺保護機構,構建了以州、縣(市)非遺保護中心、鄉(xiāng)(鎮(zhèn))綜合文化站為依托的三級非遺保護網(wǎng)絡,形成了職責明確、分工負責的良性工作機制。

近年來,在“甘孜州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(民族民間文化)保護工程領導小組”的帶領下,全州共投入骨干人員200余人,開展非遺保護工作。共涉及10個門類,幾乎涵蓋我州全部現(xiàn)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。全州排摸線索基本達到每縣100條以上,做到種類、線索、藝人、村鎮(zhèn)“四不漏”。同時,對保護項目特別是重點調查項目運用文字、錄音、錄像、照片等多種手段,進行全方位、立體式記錄,如實反映原貌,力爭不走樣。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,大造普查聲勢,達到家喻戶曉、人人皆知的效果。

搭建平臺 提升文化影響力

甘孜是一塊充滿神奇魅力的文化沃土,絕美的山水、智慧的人民,孕育了瑰麗的民間文化,創(chuàng)造了具有多元文化歷史印記和鮮明地域特征的康巴文化。

為打造文化資源宣傳活動品牌,擴大文化影響,我州組織郎卡杰唐卡、鍛造金屬等產品精彩亮相第七屆中國非遺博覽會、黃河非遺大展、成渝地區(qū)雙城經濟圈非遺展示展銷活動。同時,組織成立了甘孜州民族民間手工藝非遺協(xié)會。

各縣(市)通過舉辦非遺展演、民間藝術大賽等活動和各種有效措施,使文化宣傳工作不斷下沉基層,使全民共享文化資源成果。丹巴縣“練內功夯底子”厚植文化底蘊,瀘定縣多點謀劃推動文化事業(yè)欣欣向榮,德格縣打造“國潮”非遺文創(chuàng)產品鑄造文化致富路,稻城縣精準發(fā)力打好打造“文化旅游新地標”主動仗,色達縣“三字訣”推動文化服務提質增效,白玉縣數(shù)字賦能傳承傳統(tǒng)文化取得“新亮點”,新龍縣聚力傳承保護紅色文化……

近年來,我州立足文化資源特色,加快特色文化產業(yè)發(fā)展,積極探索擴大文化產業(yè)對外營銷渠道,促進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創(chuàng)造性轉化和創(chuàng)新性發(fā)展。立足底蘊深厚的民族傳統(tǒng)手工藝,鼓勵扶持非遺、文創(chuàng)、文博衍生品、旅游商品的研發(fā)生產,打造民族手工藝精品,“阿西土陶”“白玉河坡藏刀”“新龍藥泥面具”“爐霍郎卡杰唐卡”“德格嘎瑪噶孜唐卡”“子烏”“嘉毪絨”等產品特色鮮明,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積極打造《長征長征》等產業(yè)劇目,拓展演藝市場。以文化重點縣(市)為核心,著力培育德格麥宿非物質文化產業(yè)園區(qū)、白玉河坡金屬手工藝園區(qū)等非遺、民族手工藝、文化旅游產業(yè)園區(qū)和基地,促進文化產業(yè)集群發(fā)展。

康定“四月八”跑馬山轉山會非遺民俗活動、瀘定櫻桃節(jié)、丹巴嘉絨風情節(jié)、理塘倉央嘉措詩歌節(jié)、爐霍紀念“長征五一運動會”……我州著力推動發(fā)展區(qū)域文化品牌,極大吸引了國內外廣大游客和體育愛好者積極參與,擴大了活動品牌效應,有效拉動了內需,同時傳統(tǒng)文化節(jié)慶也成為豐富廣大群眾文化生活、傳承民族優(yōu)秀文化的載體和亮點,極大地豐富了農牧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我州堅持包容多樣、相互欣賞、充分尊重和保護各種民俗文化,實現(xiàn)多元文化和諧相處,多樣的傳承和保護措施,不僅激活了我州的文化資源,傳承了歷史文脈,擴大了對外影響,也為加大我州非遺保護力度積累了寶貴經驗。

保護開發(fā) 文化資源煥發(fā)新生
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中華文化延續(xù)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,既需要薪火相傳、代代守護,也需要與時俱進、推陳出新。

在加強非遺保護和傳承中,我州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、保護、傳承工作作為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手段,堅持在保護中傳承、在傳承中保護。精心組織實施,通過加強信息溝通、加大督促檢查、動員各方力量、壯大工作隊伍,明確保護重點、強化檔案管理,同時通過開展主題鮮明、形式多樣的非遺普查和保護宣傳活動,營造了全社會參與非遺保護的良好氛圍,全州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。

明、清時期的近百幅唐卡,大西政權張獻忠賜封康區(qū)土司的印章,明永樂帝給噶瑪巴敕封的誥書……全州唯一一所州級綜合性博物館——州民族博物館是集收藏、征集、研究、展陳、文物保護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。

“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,擁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屬性。在觀光游向深度體驗游轉變的過程中,博物館成為游客最快了解一座城市歷史文化和人文脈絡的地方之一。近年來,隨著旅游業(yè)發(fā)展,州民族博物館成為甘孜一個新的旅游熱點?!敝莶┪镳^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。 我州是文物大州,做實文物基礎工作、抓緊抓好項目儲備、實施各項文物保護工程,實現(xiàn)文物有效保護下的合理適度利用,從而促進全州文物更好地保護、傳承和發(fā)展是目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州文物工作的中心任務和工作方向。我州在做好文物保護傳承的同時,充分發(fā)揮丹巴古碉群、新龍拉日馬石板藏寨、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、德格印經院等景區(qū)的橋梁紐帶作用,將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旅游有效融合,為文旅融合增輝添彩、注入活力。

花開千樹,文化飄香。我州以文化人、凝心鑄魂,不斷激活非遺文化資源的內在生命力,在傳承和實踐中保護,從而留住傳統(tǒng)技藝,讓非遺文化充滿活力、有序發(fā)展。



  • 上一篇:州政府黨組召開2023年第5次(擴大)會議
  • 下一篇:習近平向第十五屆海峽論壇致賀信

  • 本文地址: http://www.nke6bw.cn/html/xw/dzyw/89235.html